
讓別人高興,比自己高興還高興。過年買了什麼車呀?
這陣子除了汽車有關的本務工作,還了一項公益參與的活動,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。我在自己的facebook裡曾經各位網友分享,有關到萬華地區發送麵包關懷街友的事,讓我自己感覺,行善之舉本身就是一件快樂之事,而這必須建築在不求回報的前提下。
事件的源起是,每逢三節或重要送往迎來的日子,我們總會收或送一些年節禮品,送出去的多,收回來的也多,但是這些糕餅之類的,往往不能在食用期限內吃完,我看看時間還沒過期的,就想到可以將之送給需要的朋友;前陣子媒體報導萬華街友的消息,讓我覺得他們是需要被幫助的,就專程驅車往訪並贈送家裡一些還可以吃的糕餅水果,但轉了一圈,覺得需要幫助的人實在太多,就到了麵包店,買打烊前當日未售完的麵包,買一大堆。
店老闆很好奇問我買這麼多做什麼,我回答是為了送給街友,老闆很感動的響應,表示因為他店裡的麵包都沒有放防腐劑,賣不出去也是要丟,他願意將每日打烊前未賣出的麵包統統免費交給我去分送。我想了想認為這樣不妥,回說:「這樣吧!沒有賣出的,您用成本價給我,否則別人也會想要,只給我拿走並不公平。」老闆很開心地答應:「這我就不必顧忌做太多麵包啦!」
就這樣,我們成為長期配合的行善組合。在我來看,我很謝謝老闆的義舉,至於我不過是一個跑腿的;這樣沒有「目的性」的行善,真正是一個沒有壓力和負擔的快樂,至少我是這麼認為。這也就讓人不難明白,為何有人一有空就往育幼院去當耶誕老公公,尋求個不求回報的大愛。
說也巧合,這段期間常跑麵包店、慰訪街友,不但沒有影響我的工作,自開春以來,還意外地讓我多賣了幾輛車,特別是大年初一:PORSCHE 997;大年初六:NISSAN NX和大年初八:BMW 320D,9天連假賣了三輛車。我不知道這和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之間有沒有必然的關連,至少我很確定,這是一年之初在於春的一個好兆頭,如果說,我們對別人好,是有目的是希望有回報的,這樣的「熱心公益」就不會讓人快樂,由於上述的假設並不存在我心中,所以我把這份快樂的心情,發揮在待人處事,開擴的心胸,看萬事皆美好,或許就是這樣的心情,冥冥之中,幫助了事業的進展。
這就又讓我想到香港賀歲喜劇「最強喜事」,裡面富豪陳奇俠的女友Dream本來和一個收破爛的老婆婆搶買麵包店最後一個蛋糕,結果她一轉念,就直接將搶來的蛋糕送給可憐老婆婆孫女,還一起過生日。她說得經典:「以前總覺得要別人為我做什麼,我才會快樂;現在我才明白,為別人做些什麼,才是最快樂的!」這句話與你共勉。
我要去送麵包了,拜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