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d,新進車輛,才跑3萬出頭,這當然是真實的數字。
里程數造假的問題是國內車市長期的問題,據之前媒體報導,消費糾紛在中古車這一塊,最大的爭議就是里程數,可見這個問題確實是買方所在意的,可是有時大家愈在意的項目,反而容易被人矇混。這可真是一件矛盾的事,特別是,當某些不肖業者知道如何去「改造」一個漂亮的里程數而被許多同業被為理所然,久而久之,這個市場的價值就扭曲了,我長期關注且呼籲大家重視此一問題,並不是要唱高調來證明自己有多正派,而是希望這個市場有更公平透明的賣車環境,是什麼樣的車況里程,如實的呈現,並不會讓我們無法獲利,賺自己應該賺的錢,光明正大。其實我覺得很多業者會去調表,不過是投人所好,所以我也呼籲文位買車的消費者,不要迷信低里程數的車,而要相信一輛被好好照顧的車。在此以買賣雙方來分析如下:
先看賣車的這一方。
由於前述市場競爭的不健康發展,致使有些劣質業者,喜歡將買回的中古車里程數調成所望的數字,它變成一種習性,是劣質車商的共同習性,還覺得你其他同業不去調表「是你笨」,這些人花了一些小錢找修車廠來協助美化數字,但改變不了一輛車本來的使用履歷,在許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一些珠絲馬跡,有關這一點,在我的文章裡都有提出,各位車友不妨可以爬文看看。
他們當然也知道如何找出破綻,但這些人的心態是「等到被買方看破再說」,這是一種很虛無的生意手法,讓自己沒有信心,其實是一種很差的感覺。我們從新聞報導都能看到,某些業者被人告了,才想辦法來圓這個官司,這些後續的痛苦和精神壓力,其實比起多賺一點點的小錢都顯得划不來,那又何必呢?
再看買方。
誠如前述,我知道有非常多的車友在買車時,除了比價,另一個要領就是看里程數,買中古車如果這麼簡單,那要專業幹什麼?選購一輛二手車的學問是動態的,在不同時代不同用車環境,當然必須有不同的思維來看待一輛車的價值。(比如我賣場的大水牛,如果現在汽油一公升掉到25元以下,你怎麼撿得到便宜?)因此,我覺得車友們不應該再相信低里程數的車一定如何如何,而且,隨著時代的進步,「低里程數」的定義也必須有所調整。君不見,現在隨便一輛6年的國產車跑個15萬km都很正常,而且還很健康,比如豐田2008年的altis,6年車了,跑15萬很正常不是嗎?你會認為再跑個5萬車會解體嗎?當然不會,所以觀念要進步。
此外,如果大家不去迷信低里程數,讓這個市場能夠慢慢健康起來,大家都能將「偷調表」看成是像小偷一樣可恥,也讓業者能有公平的競爭機會,該是什麼車況里程,讓它如實呈現。這樣最好。
希望大家都能買到好車。
1997 520i,如果不說年份,誰相信她已經行駛超過20萬公里,而且還很健康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