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亞哥K9 3.0末代車種,國產車中少見的好車,縱是老了六年、1998年第一批2.0陽春車款的售價也很難低於15萬元,這種行情雖然奇怪,但必有其道理。
我專注於國產車的買賣其實不是這陣子的事,早在年前我就曾提出「代步車理論」,強調的是一輛代步車應具備的基本條件。但是因為每個人使用汽車的目的、用途和實際需求都不盡相同,對「代步車」一詞的概念自然不會一致,我們不妨取一個平均性的條件:
1.車況要好,不能成為車主的心理負擔。
2.外觀不能差。
3.保修價格不能太貴。
4.日後脫手的價格不能難以處理。
我想這四點雖未盡全面兼顧,至少客觀來看沒人會反對,但必須說明的是,往往這些條件(或說特質)是同時存在或是衝突的,當同時存在的條件多時,她就是一輛「好車」,這跟廠牌無關,好像我們會說一輛很舊很舊卻保持很棒的豐田老可(CORONA)是好車,但一輛五年內的BMW320又撞又泡,便宜一點賣也嘸人要買,是這個意思。
看車子的細部,可以觀察出前手使用情況,進而推敲出此車車況。
進言之,一輛代步車的概念不能僅限制於10萬元上下,因為這不符合有些車主的需求,10萬元以內的車要找到好又體面的極不容易。現在有太多精打細算的車主,他們注意到了車子的「折舊率」是此一耐外性消費財的致命傷,轉而投入中古車市場買車,當然不是說新車就沒有人買,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選擇。
這種買中古車的消費者,必然非常在意所買的車是不是夠體面,所買的車未來會不會成為心理和金錢上的負擔,所以使用率低、車況顧得棒的國產車,尤其價格帶分佈在20~40萬之間的中古車,有這樣條件的,必然是搶手車。
話說回來,既是搶手車,進價自然不可能會低,因為要她的車商會願意出高價買(這和那些又撞又泡的同年同型車是不同的市場,所以後者不必列入本次文章的討論範圍),這就是為何同年同型車在二手車訊上,價差會如此大的主因,另外一個原因當然是「裝孝維」的亂開低價誘人上門,早懶得罵了。
看!所有的接點、組裝都是扎實俐落得讓人安心,她真是一輛好車!
有人因為對於車況的深刻了解,反倒不太在意車況,這種人經常以為,車子嘛!只要便宜就好了。那些要修的東西,買回來再慢慢的處理。
結果是,你看到的不良狀況,其是是一個連鎖效應,一個底盤怪聲,本來以為是A壞了,後來查修才發覺,要AB一起換才是治根之道。其實國產車修的價錢都不貴,幾百幾百,或是一兩千而已,可是沒想到的是,幾百幾百的加,也修了四五千塊錢,還不包括修車時的不便還有擔心被車廠A錢的恐懼。
當然,既然便宜,車子一定還有一大堆看得見的要整理的,比如外觀有疤、內裝很爛、車內飾板被燙菸疤、暖氣沒有了(因為省錢修法把熱水閥封了)……,買到這種車,便宜個8萬10萬有什麼用?前車主就是個不愛車之人,全部加起來要弄到像隔壁車行貴了8萬的同年同型同級車一樣的水準,花20萬也弄不起來,這樣,你便宜8萬買到的「代步車」不是成了折磨你全家大小的惡夢了嗎?開起來有一點點辛福的感覺嗎?
乾淨的心臟,3.0VTEC的動力是本田最引以為傲的。
所以,買一輛車,絕不能陷入花錢受氣的旋渦。這首務即是,不能抱持著「只要便宜,我自己修」的心態來找車,所謂「便宜無好貨」正是這個道理,我古馳上不是沒有賣過便宜的車,但這是我秉持著一分錢一分貨的態度來對車友。
一輛車買得高的價格,必是因為她有難能可貴的條件,可是不會後悔,我進車不會後悔,你買回去也不會後悔,這種開得很幸福的感覺,會讓你每次上車下車看到自己「新買」的中古車,都有好心情,接連著想必人生和事業也都會因此受到感染而非常順利。
素雅的白色外觀,每一線條都展現出質感與前車主的用心照顧。
這輛車絕非平白無故就這麼美,是用很多心血和金錢來保持的,成為她下一位主人的人,一定很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