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最近對休旅車特有好感,圖為WINDSTAR,電動滑門為其特點。

無意間轉台到正在上演日本知名漫畫家橫山光輝製作的卡通─三國誌,此長篇故事分為三個段子,正演的是趙雲長板坡七進七出:

曹操引軍南下攻劉備,於是劉備棄樊城,欲取襄陽暫歇,劉備不忍棄百姓而去,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,同軍民十餘萬下襄陽,到襄陽不料劉琮竟已投靠曹操,只好帶著十數萬飢腸轆轆的百姓、和剩餘的三千餘軍馬往江陵進發,當時孔明與關羽往江夏找劉琦求救,只好令趙雲保護老小,張飛斷後,隨後曹兵掩至,勢不可當……。趙雲冒死七進七出尋找夫人,救了阿斗劉禪,其父劉備上演「摔子」好戲,以聚軍心。

有人說,這阿斗當年還不如死了好,後來降魏「樂不思蜀」的就是他。

但從歷史的長河來看,一個人當下的重大決定和後來發展的結果,往往未必如人所算。如果阿斗當年堅不投降,個人滅族之禍不算,得要多少生靈塗炭,才能結束戰爭?

阿斗在歷史上最為人不齒者,就是「樂不思蜀」。

此典故緣於劉禪投降後,被安排到魏國的京城許昌居住,並且封為安樂公。有一次,魏國的實際領導人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,並故意派人演出蜀國的歌舞雜耍,劉禪的隨從看到家鄉戲,就想到亡國的羞辱和哀痛,都不禁傷心流淚,而劉禪卻依然嘻笑自若。司馬昭看了之後就對旁人說:「這個人竟然無情到這個地步!即使諸葛亮沒有死,也沒有辦法長久扶持這樣的人。」幾天後,司馬昭問劉禪:「你會不會想念故鄉呢?」劉禪回答說:「我在這裡很快樂,不會想念故鄉。」後來郤正跟劉禪說:「陛下怎麼能說不想念故鄉呢?如果司馬昭再問,你就哭著說:『先人陵墓,遠在蜀地,沒有一天不想念。』」之後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還想不想蜀國,劉禪便照著郤正的建議說了一遍。司馬昭聽了故意說:「你這話怎麼和郤正說的完全一樣?」劉禪大吃一驚,張大眼睛說:「沒錯,正是郤正教我說的。」司馬昭和旁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。

這個故事我認為是一體兩面,往往眾人都在意樂不思蜀的一面,沒有人想過劉禪隨遇而安的「人生哲學」,劉禪因無能而遭滅國之禍,但卻是歷史上少見敵君主被俘後還能全身而退者,而且他還是劉家皇室;西元271年,當年滅掉蜀漢的曹魏早已被篡,晉武帝泰始七年,劉禪去世,滅他國家的司馬家晉朝竟諡劉禪為安樂縣思公。試問?當時已被司馬家篡位的曹魏一族,安身立命者有幾人?

人的一生有時並非完全為自己而活,如果阿斗個性剛烈,難保不在成都就九族被誅,無辜的妻小不知下場如何?別說還能獲奉諡號。那麼,他死得安心嗎?忠於他的隨臣身家性命如何保全,全在他一念間。

如果劉禪真如歷史家所言愚蠢之至,那麼他就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,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,神算如諸葛孔明也難以逆料,當時劉漢衰亡已勢不可擋,硬要逆天而行,蜀漢根本沒有能力完成統一大業,不知還要製造多少殺戮;至於「樂不思蜀」事件,也可以說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,讓司馬昭降低了戒心,免除了可能的殺身之禍。這一點劉禪做的動作和司馬昭的爸爸─司馬懿是一樣的,只不過司馬懿當年裝瘋賣傻是精心設計的奪權計畫。

當年司馬家奪權模式也是使曹魏當局失去戒心,司馬懿稱病不上朝,卻暗中謀奪兵權,更在實際掌權者─曹爽的「線民」李勝面前故意裝作衰老病重,曹爽信以為真,失去戒心,終被奪位,不得好死。和司馬懿的差別是,劉禪沒有經緯國家大事的能力,他在人生重大決定中,不知不覺的情況下,做出了在自己有限能力範圍內最有利決定。

往後推一千年,史上最有名的「誅十族」方孝儒,真是硬脾氣的好漢,他反明成祖反到骨子裡,為了成為「忠君」的活教材,贏得世人的尊敬,他甘願連「第十族」─同學都被殺,為了忠於一個一直在改變的「道統」,何苦呢?有用嗎?方孝儒所以如此效忠明惠帝,我也有人生哲學分享,待有空再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古馳上 的頭像
    古馳上

    古馳上KAWACAR

    古馳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