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代在變,環境在變,沒想到現在還有人用古代的老掉牙的惡劣手法來賣車。
A君前幾天到台北某民居巷弄中看車,這是他在網路拍賣看到的一則車主自售廣告,說一輛95年的C220只要15萬。為了搶便宜,A君先打了電話問,說車價15萬沒錯,他大老遠從台中開車到台北看車,拐彎抹角來到所謂的自售車民宅,這時車主先在電話中預告說,等一會兒有別組客人要看車。真巧!
A君到了車主家,看了這部C220,車況差強人意,但15萬確是便宜;不過車主這時竟說:「車價15萬,還有貸款7萬。」
這什麼意思?貸款你家的事,車價不是15萬嗎?
結果是15+7等於22萬,這就不尋常了。果然,沒多久,一個自稱是來看車的傢伙,來向車主表達要買車的意願,兩個人像唱雙簧似的,說這車不錯,「要不要20萬賣我,我是車行來估車的.....」不過因為演戲演得太假,一下就被A君拆穿,結果是,年份也不對,車價也騙人。
搞什麼?這不是資訊不流通的年代,惡劣車行常搞的手法嗎?先找人來一齊看車,造成「搶購」態勢,讓買方做出錯誤的判斷。我記得,在20年前的中古車市場,並不是一個透明交易的環境,沒有網路可以比價,自售車幾乎沒有管道,最多貼張紅紙。
那時的車行如果用這種手段賣車,比較容易得逞,因為沒得比價,現在你書一翻,網路找一找,熱門同型車如雙B的一大堆,買方市場導向,哪裡需要搶車來買?你不想賣車,一大堆車等人家來挑咧!
獲利,不是商人的本務嗎?那為何要做這樣損人不利己的事?我在想,這種隱藏於民居之中的劣質賣家(不配稱之為車商,我認為車商應該是自重人重的),他們會選擇做這樣的事,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用正當的手段來賣車獲利。
A君大老遠從台中北上看車,卻看了一場低能騙術,讓人又氣又好笑,車況不好不要緊,最讓人感冒的就是這種假自售的劣質賣家,侮辱別人的智商,還以為別人會上當,豈不可笑?
奉勸一句,貪便宜的準車主,很難碰到重然諾的車商,因為這種關係是互為因果的,他們具備的特質,會自動吸引拐騙之徒的靠近。不信,你問問每每金光黨洗劫的,是不是都是那貪小便宜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