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awa5851/1415714992-4060715996.jpg)
新車入庫,C180 COUPE。人生吶!還是要追求夢想,而且這車還能適時提升你(妳)的異性緣,這是真的。妳想想看,開這車在路上獨行,一堆長得像張賢勝的男生為妳著迷,因為他們會肖想和妳在一起可以少奮鬥20年,但妳只是要贏得羨幕的眼光,不必理那些單細胞生物,如此而已!
一個年輕女生,和一對老夫婦的故事,登上社會新聞版面,人說是「謀財害命」,但我看實際的主題是情慾和貪婪。
一開始,媒體像算命仙一樣,對案情多有猜測,特別是電視媒體,還有些新聞台,非常無恥地寫出像「藍色蜘蛛網」一般的劇本,所謂的名嘴評論,更是「自鄶無稽」,讓人連吐他們口水都嫌多餘。
蘋果說,「目前」的真相是,咖啡店女店長因為和老先生有不倫,老太太提防,將珠寶都藏到銀行保險箱,「據說」是為了找身分證去盜領珠寶,引起殺機。但為了「身分證去盜領珠寶」,實在太牽強,以其手段來個長線釣魚,不必鬧出人命;另外,媒體稱女店長為了怕男友和她分手,所以如何如何……,這也是鬼扯,以女店長看上4千萬珠寶的眼界,這男友應非「非嫁不可」之輩(你我都看過照片),因此這其中還是有一大堆不合理,且一定還有說不出口的真相。我們都不是辦案者,線索都是片段的,所以一再去猜它,意義不大。倒是「情慾和貪婪」的情節,才是讓媒體、乃至這個社會瘋狂討論的原因。
舉例吧,一個中年大叔在自宅吃羊肉爐時,席間因口角殺了自己的好朋友和他老婆,這死亡人數也是一男一女,但不會得到這個社會注意太久。說穿了,媒體記者的噬血性格,他們認為這新聞有看頭,忽視了媒體的社會責任,只要聽到一點點風聲,就開始穿鑿附會,致使他們走向這條「亂報」的不歸路,這種行為,套句段宜康昨天罵人的話,就是「丟臉、墮落」。
就我來看,此案至少有兩個議題是社會鮮有討論的,其一是已往生的老先生的定位問題,據媒體的說法,他和年輕女店長有情愫,並用財富來討好她。這一整件事,老先生並沒有受到社會給他應有的評價:試問一個行將就木的人,會因為什麼原因,吸引一個20多歲的女人,且她頗有姿色。如果這個問題釐清了,人們(特別是男人)才能警醒,清楚認識自己在這個社會,因為不同年齡不同身分和不同的體力、樣態,去匹配符合自己的異性,否則,老少配的組合,很難不讓人懷疑別有居心。我知道楊振寧在82歲時,娶了一個28歲的女人,但請搞清楚,他是諾貝爾獎得主。
其二,女店長已被妖魔化,現在任何人為她說話,都是討罵。我認為這和她是一個「女人」且「具有話題性」有關,所以蘋果現在都叫她「蛇蠍女」,這是超過了,和之前把2歲男童凌虐至死的人比起來,記者認為大家比較愛看前者,所以盡量罵吧!但如果你有用心去看最近以來的虐童致死案的過程,而不錐心者,非人也。
這樣看來,誰更可惡呢?
我以為,如果我們能平靜單純地看待這件事,就不會像一些瘋了的記者一樣,把咖啡店形容成龍門客棧。現在,輿論試圖還那家店清白,有用嗎?你能想像一下,清白的人被整個社會「一起」來誤會「他是殺人犯」的那種深重壓力嗎?好在他們挺住了,如果有人為此尋斷,說不定還會被灌上「畏罪」之名。
這樣看來,誰更可怕呢?
張賢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