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awa5851/1415714881-4177429762.jpg)
在庫車輛─AUDI Q5,好車好車!
最近路邊開了好多中古車行喔!這象徵著二手車買賣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市場,二手車的交易量年年超越新車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,但隨著整體環境的變遷,中古車的經營手法早和過去有很大差異,從單純的交車交錢,到各式保固行銷和售後服務,不斷增加了經營的複雜度。聯盟式的中古車經營方式即為明例,他們比較強調對商品本身的保證,但由於認證的品質參差,有時連網路上名列黑店的也成為聯盟業者,破壞了整體形象。
經營的複雜化是趨勢,市場之所以會如此發展,其原因和「特色」有關,你一眼放去,一條縱貫線上的中古車行多到數不清,賣車之人必須在眾多的同業中,凸顯自己的獨特之處以增加競爭力,所以我們在各式的汽車廣告上就會看到形形色色的宣傳方式,這其中有一些是玩文字遊戲的,比如「軍公教和原住民購車減三萬」就是一種沒有意義的標語,如果你相信他就代表你真的很單純,他一定會用不單純的方法扒你一層皮,買家不可不察。至於新一波雨後春筍的新開張中古車行,他們共同特色是新,我指的是招牌新,其他的尚看不出來,因為經營理念要花時間來證明,不是呼口號算了。
除了這些實體車行,網路上還有一些沒有店面的網路車商,他們自認最強項是「便宜」,但便宜這種事經常是橫看成嶺側成峰,例如同年同型小福特,車商賣6.8,個體戶賣3.8萬,理由是外觀不佳(其實是車況極不佳),你買3.8萬以為打了對折買到車,但接下來的修理費和時間成本,等於是省小錢了大錢,然後你會大罵中古車是爛車,以後再也不買中古車,搞清楚,事實上不是中古車爛,是你買爛車。換言之,「便宜」不能成為車商(包括個體戶)的固定特色,因為這會限縮了業者的良性發展,使一些為了撿便宜的消費者有了不好的經驗,竟不再買中古車,這豈是我們車商所願?
對車商而言,特別是年輕的業者,比較容易忽略消費者本身的購車實際能力和需求,我認為這和社會化的程度有關。此一忽略可能造成買方的壓力,有些買方根本不清楚他自己應該買什麼車,「能」買什麼車。此外,由於選購中古車有許多學問,某些車商往往在交易的過程中,太過強調商品本身的成本計算,又過於短利,經常和消費者站在對立面,我想這也可能是某些車商被人投訴的原因。
同時我也要提醒正有志經營中古車行的好青年,買車賣車不是一個數字而已,它涉及的範籌既深且廣,如果以為有個好爸爸好岳父給你個5千萬就搞定,而不思車源、人緣、汽車原理和未來趨勢,可能會非常非常辛苦。
畢業季,祝各位好青年都找到好車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