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買中古車最怕買到「修大條」的,所以你應該重視車況好壞勝於車價高低。
最近網路和壹電視報導某修車店(修機車的)玩坑人修車法,客人換煞車皮竟要拆座墊;當然還有一些誇張到不行的舉動,比如強折全車逼修等等。這實在離譜,我希望車友們不要被這種「個案」給嚇到,因為並不是每家車廠都這麼「敢」的。
中古車市場行情,有時沒有什麼道理,市場供需當然是一項主要指標,但往往有一些特別因素干擾,比如品牌、排氣量、油耗等等。以上圖的INFINITI Q45為例,它的牌照稅一年要2.8萬元,和同期的CEFIRO 3.0的1.5萬元差了1萬3,因此兩者新車價雖然天差地遠,但最後行情竟差不多了。其實冷靜想想,兩者之安全性、造車工法、品牌形象都有著極大的落差,憑什麼Q45要虎落平陽?
我想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──保修。如我們所理解的,進口車的零件本來就比國產車來得貴一些,所以某些非雙B的熱門進口車,在中古車市場經常不能擁有其應有的行情水準,這沒有什麼公不公平的。比如一輛2000年的march,和一輛同年的HONDA頂級旗艦LEGEND,保守派的購車族會因為後續的保修而選擇前者,市場的價格就會受到影響,這和兩車的本質好壞沒有多大關係,別忘了,LEGEND可是在國外得過許多大賞的好車,而馬曲經常可在電視上看到它高速撞擊後的情況,但是大眾市場還是選它。
上述保修因素使得車友不得不將就一些他們無法預期的問題,加上在本文開宗明義所提的黑心修車店,讓大家對修車是「能免則免」。所以我才會對車友一再呼籲,我們應該重視的車況好壞勝於車價的高低。除此之外,遇到好的修車廠也很重要,我在這行20多年了,自認在這方面有不少經驗,所以認識我的車友,面對這些問題時都會來請我協助,也獲得了不錯的結果。
事實上,我認為中古車的後續保俢服務,本來就應該是車商的服務項目之一。但要強調的是,消費者對於後續保修必須要有相對合理的認知,不能老認為向車商買了中古車,未來這一輩子有了狀況,車商都得埋單,否則他就是「黑心車商」。這心態不夠健康,我想也沒有人敢把車賣給你。
同時,如果你買到的是特殊車、稀有車,也不應該擔心車子的後續問題。一個負責任的車商,在賣你車之後的「車旅生涯」中,應該成為一個「忠實的陪伴者」,你不懂車沒關係,他可以當你的修車顧問,讓你修車保養不吃虧,用最SMART的方式來確保愛車的健康,而不是眼睜睜看著你被修理廠剝皮,修來修去修成仇,這都是不好的,也無助一個車商的永續經營。
你正在找車嗎?正要下訂嗎?我相信,用前述的標準來判斷,從看車挑車到訂車的對話言談中,你應該會知道,你當下要買車的這家車商,他未來會不會是你車旅生涯的「忠實的陪伴者」。